“套路”越多,用户越少
去年3月份,一位小米6的用户在爱回收平台上估价和上门取货时,发生了啼笑皆非的一幕。原本爱回收初步确定询价金额为450元,可是当上门取件后,最终给出的金额缩水了,而且居然低至2元,连一次快递费都不够。从该网友晒出的手机外观照片上看,这台小米6手机外观成色良好,屏幕显示正常,没有明显的暗角或黑点以及色彩不均等问题。
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,一位来自北京的刘女士想把老的苹果手机卖掉,联系爱回收,只愿意给480元,她表示,“爱回收给的手机估价太低,简直离谱,还不如在闲鱼上直接卖”,后来她在闲鱼上以1200元的价格卖掉了。
在黑猫投诉上,关于爱回收在回收或以旧换新活动中报价虚高、压价、私自拆机、强制交易
等问题的投诉并不少见。
起大早,赶晚集,手机回收业务全面失守的爱回收眼睁睁看着“后浪”们甩开自己,疾驰而去,开始在战略和业务上摇摆不定。选择与拍拍合并,爱回收希望背靠京东获取流量。只是长期从事C2B模式,爱回收却连验收质量检验、功能全面检测、外观评级、售后质保、客服等中间服务都没有做好,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。
一方面,爱回收最近急于押注拍拍的B2C业务,想要与本身的C2B业务形成闭环,可是不管是B2C还是C2B,服务是联系两端的纽带,爱回收中间服务能力的短板终将限制平台间的业务协同。
另一方面,二手手机交易属于低频消费场景,所以如何留住平台上的用户,将他们转化为复购用户至关重要。而爱回收压价、私自拆机、强制交易等做法,实则是在将用户往外推。